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崇平帝:户部除了要钱,还是要钱!

第六百二十二章 崇平帝:户部除了要钱,还是要钱!(2/4)

目录

因为不能和贾珩直接冲突,那么现在就成了避其锋芒,迂回攻讦。

说白了,就是不直接冲突,因为直接冲突也没用,身在内阁的三位阁臣知道,天子完全不看科道弹劾贾子钰的奏疏。

那么就只剩一个选项。

反向加速,过度执行,放大问题,然后最后出了大问题,锅就让贾珩来背,那样在天下造成一种「彼武勋也,年少识浅,不通政事」的印象。

如此一来,彻底将贾珩的政治触角限制在领兵、打仗的将帅角色定位,这样最多容忍个十年,纵然东虏平定,武勋也会渐渐退居政治中心。

说白了,我承认你在兵事上的话语权,但政务上,你外行指导内行,肆意作为,惹得上下乱成一团。

这种共识,几乎没有人叙说,但却在齐浙两党之间,达成一种惊人的默契。

压一压,压回京城,压回军机处,压回武勋该有的位置!而当年崇平帝手下的四川总督高仲平就是被这般压制下去,其人上马管军,下马牧民,也差不多是全才,但一镇四川就是镇几年,中枢不得进。

当然也有四川这样的关中大后方,确实需得一位崇平帝的亲信重臣镇守的缘故,而文官对仅仅是举人出身的高仲平,排斥也有一部分原因。

而文官官僚集团的强大在于,如果形成了反向加速的默契,纵然是皇帝都无法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官僚集团。

现在的大汉朝堂虽然没有这个趋势,但也有一些苗头,从诸省大修水利,再到请求蠲免钱粮····就是一次文官集团的反扑。

崇平帝目光深深,转而看向三位阁臣,面色默然,道:「诸省不少府县报灾,今年预计少收多少粮米?」

杨国昌苍老面容上毫无表情,说道:「北地诸省今年夏粮都要酌情减免,老臣与户部经过计核,比之去年大约少收四成,国库只怕难以为继,臣请内务府拨付五百万两,等丰年再由户部向内务府偿还。」

简言之,北方受灾严重,米粮泰半酌情减免,那么国库开支怎么办?只能向内务府索取。

这是很自然而然的逻辑。

而且内务府这几年财力颇为丰沛,因为贾珩抄检了不少官员家财,忠顺王、三河帮等,先前拨付了一百万两银子给贾班修堤,这一幕幕自然落在朝臣的眼中,这也是促使文官集团达成某种共识的缘由之一。

崇平帝面色阴郁,沉声道:「自永宁伯整军以来,京营兵马的粮饷都由内务府统筹一半,优先拨付,内务府如今也没有多少银子,京营兵马,关于社稷安危,要优先实兵实饷。

当初,贾珩直接寻到崇平帝,崇平帝就从内务府统筹了半给京营。

而河南之乱的平定结果也证明,京营练兵成果显著

,可堪大用。

此言一出,下方众臣,如刑部尚书赵默,面色阴郁了几

国家拨付京营军兵粮饷,不走户部向兵部支取,经制大坏矣!

韩廣拱手道:「臣以为圣上所言甚是,京营在河南奏响捷音,实兵实饷,裁弱补强,大汉军力可复。

在京营此事上,满朝文武都认可贾子钰的将略,但既然酬其功爵,这件事儿,随着时间过去总会渐渐淡化。

哪怕立了多少功劳,武将就只能是武将,洛阳投闲置散的武勋,阳武侯、定远侯等人,还少了?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假军报的事儿,令崇平帝吐了一口血,丢了大脸,也不会在短期内形成根深蒂固的思想钢印,随着时间也会渐渐淡化功绩的重要性。

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

人性大多是健忘而善变的,明太祖大肆屠戮开国功臣的时候,也是一边流泪,一边大开杀戒。

同样,哪怕是拯救了全人类,人类不感谢罗辑!

杨国昌面无表情,心头无喜无悲。

崇平帝皱了皱眉,问道:「可否向江南藩库支取?去岁可有结余?」

赵默却是眉头紧皱,又要加税江南,难道天子就不怕江南激起民变?

杨国昌迟疑说道:「圣上,江南地区虽无旱灾,但南京户部方面今年递疏,南京方面官衙开销靡费甚巨,今年的漕粮恐怕要减少一百万石。」

漕粮运北,每年要将四百五十万石漕粮运抵长安以及北平,供应九边大军以及神京的勋贵,江南比前明时期还要多五十万石,此事一直为江南士林还有在南京定居的致仕官员抨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割鹿记 沈曼萧铎薄司言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苏染陆景行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苏染陆景行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 苏染陆景行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苏染陆景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苏染陆景行 陆总要乖苏小姐又去滴血认亲了苏染陆景行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 段明曦萧沐宸惨死重生全皇朝跪下叫祖宗免费阅读全文
返回顶部